• Хятадын олон улсын радио• Бидний тухай• Нүүр хуудас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Хятадын мэдээ
Дэлхий дахинд
Эдийн засаг
Соёл урлаг
Спорт
Бусад мэдээ
  Тусгай булан
v Нийгмийн амьдрал
v Хятадын шинэ төрх
v Аялал жуулчлал
v Амьдралд тустай
v Цагийн урсгал
v Yндэстний цөөнх
v ШУ боловсрол
v Танин мэдхүй
(GMT+08:00) 2006-07-26 20:57:56    
我认识的北京老人

[奥亚(蒙古)] 荣获外国人征文演讲比赛二等奖


Хятадын Олон Улсын Радио

     我来北京已经3年了。在这3年里我参观了北京所有的名胜古迹,北京真是名不虚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遇到过的几位老人。我对他们有格外的崇敬之感。衙门平易近人,是最普通、最好心肠的人。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两位。

     第一位是一辈子靠修鞋为生的老人。我是这么认识他的。

     两年前,有一天我出门时才发现鞋跟坏了。鞋子差不多是新的,挺流行的,所以舍不得扔掉它,决定修鞋跟。其实路边修鞋匠到处都有,可是找一个合适的却不容易。第一个遇见的是一个年轻小伙子,摊子铺在地上,人躺在上面。路上三轮车、自行车、运水泥的大车川流不息,而且那些过来过去的车扬起大量的尘土,可是他却毫不讨厌身上被吹来的土,把十指交叉在头下,往上看着,好像在想什么。熟人过去,跟他交谈几句他动也不动。如果在他的身边没有那些工具,就很难相信他是要干活的。我过去问他:"修鞋跟吗?""修,10块钱。"他连我的鞋看也没有看就告诉我多少钱。我不喜欢这号人,还是离开他吧。

      往前走了几步看见了引人注目的漂漂亮亮的3个字:"修鞋铺"。

     里边的修鞋匠是一位老大爷,至少有60岁,正在眯着眼睛修鞋。铺子并不大,大概有两平方米,铺顶不高,进去后不得不俯着身子站。老大爷马上让我坐下。矮方凳一看就知道用过好多年了,无色,凳板被使用得有一些光滑,四角都被磨圆了。在修鞋铺两边的墙根儿放着鞋架,并摆了好多鞋子,有的在塑料袋里。铺子没有通电,朝路边的墙上有小小的窗户,可透进来的阳光不足,所以桌上点了蜡烛。

     他修完了一双,慢慢抬起头跟我说话。老大爷很有精神,目光炯炯,没有一点疲劳的样子。不知道什么原因使我对他很快就有了佩服感。他吸完了一支烟,把它熄灭在烟灰缸里。说是烟灰缸,其实是用罐头盒的头部截成的缸。里面已经有很多烟头。他好像一动手就开始抽。可是有意思的是点烟和灭烟的时候才用手指,吸吐时不用手,这动作由嘴唇来做,连说话时烟还贴在唇上。他用下巴指着蜡烛问我:"你知道吗,这叫什么?""蜡烛。""那你们蒙古语呢?""LAA。""你看,读音一样嘛。""对呀,您怎么知道?""我也知道日语叫……"虽然我该第二天来取鞋,但是我没有立刻离开这个地方,而是跟他聊了一阵,在这个普普通通的铺子跟这位老人家说话对我来说是很难得的机会。这时候进来了另外一位老人,递给了他一盒烟和一杯茶水。他们俩交谈了几句,那老人就走了。

     我问:"您修鞋多长时间了?""40多年了,12岁开始的。"他越说我越佩服他,他还保持着原来朴素的生活方式以及干净和顺眼的工作环境。

     我临走时他要给我开个票。他伸手拉出了小桌下面的纸箱,里边有几支蜡烛、几张纸。他取了一张纸用别在右耳后边的一支笔给我开了票。我接过票一看,清清楚楚、漂漂亮亮的几个字写在纸上,我以为这样一辈子修鞋的最普通的老百姓不识字,我以为天天和锤子、钉子在一起的那种粗大的手写不出这么漂亮的字,可是他……

     第二天取了鞋,把塑料袋打开,看了看里面的鞋子,鞋跟的小小毛病他都修好了。这时,昨天送东西来的老人在外面写了一块新牌子,说要挂在铺后,从后面来的人会看到这是修鞋铺。

     回宿舍的路上我想起了我的姥爷。我在他的身边长大一直到上学,他是木匠。姥爷与那位修鞋匠有很多相同之处,一般不多说话,可做工时偶尔自言自语,做什么都是全神贯注地、仔仔细细地做。姥爷也常常在耳朵后别支笔,也吸关东烟。

     也许那位老人家跟我姥爷有点像,所以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深刻。

     我心里有一种难以表达出来的感觉,我确实不知道见到这间朴素的修鞋铺里的两位了不起的老人是高兴还是遗憾。天天如此干的这份工作难道就没能打击他们的情绪?

     不管怎样,那个小铺、牌子、蜡烛和烟灰缸,特别是那两位老人都深深地进入了我的心目中。

     第二个我遇到的人是药店的白头发、戴眼镜的大夫。

     我得了一场感冒,身边带来的药都吃光了。到了药店,第一次要买药的我不知道买哪种才好,只好向那位大夫说明我的情况,可是一说就咳嗽不止,满脸都是泪水鼻涕。

     大夫摇摇头二话没说就建议我吃几种药。一个星期以后,我吃完了药,病好多了,可没有完全好。再进那个药店时大夫一看我就马上过来,然后把食指咬了几次,用下巴朝我示意。这意思是很明白的:"吃药了吗?"

     这一系列动作给我的感觉十分亲切而且很可爱。"我的感冒好多了,谢谢您,大夫能不能给我再开点儿,感冒还没完全好呢。"大夫知道我能说出一点话了。取药的时候我发现我的钱不够了,想回去取。站在我身边的大夫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掏出了5块钱,递给我说:"先把药买去,钱明天还给我。"我怎么推辞都没有用。

     第二天我还给他钱时跟他聊了一会儿。他说要看蒙古钱是什么样的。好在我身上有蒙古的5块钱,我拿出来送给他作为纪念,可他非常客气,不想白收礼物,还要还给我。我说:"不用了,留着吧,这不算很多钱,等于5块钱。""那我给你5块钱。"

     我们之间为了送对方5块钱,几乎发生了小小的"战争"。我们俩把两张5块钱还来还去,最后我把它们塞在他手里逃走了。

     我在北京学习3年了,通过一些年龄大的老师们的解释,我知道他们那一代人年轻的时候经历过很多艰苦的岁月。

     人最宝贵的品质,爱劳动、正义、谦逊等等品德都在他们身上保留着。我很佩服,很爱这样的人。